吉林买房 >吉林楼市 >正文

碧桂园西江宸院靠谱吗?怎么样?

来源:吉屋网   2023-05-12 12:29:51
吉林买房交流群-97群(470)

我们啊,再讲一个顶层的宏观的经济逻辑,这段咨询需要你具备一点经济学的常识,或者税制学的基础逻辑,或者啊,你拥有较强的思辨能力,也能听明白,房地产的现状其实是改革开放的一个必由之路,也是分税制改革的必然产物。在1979年,那是一个春天,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,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,奇迹般的聚起座座金山,这就是改革开放,南方崛起了一座座城市。这一切都来源于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的那个生死状,将村里的集体土地包产到户,自负盈亏。这两条同样适用于地方政府。当时中央为了调动地方政府的工作积极性,财政决定上缴制,地方政府自负盈亏,按年上缴一部分的财政税收就可。可以吧,因为发展才是硬道理,于是地方政府开始了三年大变样。可是到了1981年,中央财政没有钱了,据说当时在京的各部委连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,无奈之举,只能向地方紧急借款70个亿,而且这次一借就是借新还旧的十年,而且是有无还的。哎,从此地方政府也不愿意借。你想当时我们窘迫到了什么程度?1978年,中央财政占全国财政的比例达到40%附近,到了1993年,短短五年时间下降到12%,财政会议紧急警告。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,到了2000年的时候,中央财政就得垮台。来吧,咱们再上一课,从经济学和经济史的角度来看现在的现状和以后做决策,我来告诉你,老百姓现在的收入。物价、房价、土地、股市,都和1993年的一场革极度相关。我们说了,当时的财政非常空虚,但是空虚的只是中央财政,只是国库,地方有的是钱。当年的财政也效仿了包干制,各省每年按约定好的方式给中央交钱,但因为各地的收益不同,我们需要一个省开展一个政策。比如上海是定额上缴的,不管盈亏,每年上缴105亿,当年的上缴量啊,是全国第一位的。而当年的上海财政收入是多少,不过才162亿,开始给上海的压力非常巨大,这也是后来当上海赚到一千亿的时候,仍旧给你162亿我的理由,在我风险大的时候,你没支持我,所以风险小的时候我少交是应该的。而广东这些曾经的穷乡僻壤,是的,你没听错,就是很穷。他们用的是递增包干。什么意思?收入多了多上缴,所以当时流行的一句话是交够国家的,留足集体的,剩下全是自己的。就比如当年的四川、贵州、福建等比较穷困的地区,规定每年增长4%以上的部分才去上缴,那我就每年都增长4%以下不就可以了吗?你当时的条件,中央还真的没有办法下去核算。于是这种包赢不包亏的方法导致的结果就是中央财政越来越穷,问题于是慢慢的暴露出来了。1992年,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出现了通货膨胀,而中西部地区相反却内需枯竭,按道理,中央一个出钱从东部采购,然后安排到中西部去卖,还能中央赚一笔,可是真的没有钱吉人呀,人财物等于啥权利,没钱也没权,而包干财政又暴露出。六条P端,第一,就是我们上面说的扭曲了市场资源的配置,同时地方保护主义极强,不改革,你四川人是喝不到茅台的,贵州人是喝不到宜宾五粮液的。第二,导致了顺周期的货币的通货膨胀机制长期发生。什么意思?就是当你各省之间产生竞争,产品将要留到外地去卖的时候,地方为了保证税收留在当地,就要帮助想出去卖的企业在当地轰高物价,进而导致的通胀。第三。造成预算外的资金膨胀,什么意思?因为包干嘛,那大家预算多少资金就花多少资金,大不了我设置预算外管理,而预算外管理常年造成了极大的腐败。第四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稳定了,第五就是中央说的不算,没办法统一调配,第六是因为企业要许可,要地方保,所以无法做全国市场,进而影响了做实、做大、做新、做强,把企业跨国性的发展根本做不到。所以一场财税制改革拉开了帷幕。怎么改?很简单三个字,分税制。就是中央和地方按照固定的比例划分各种税种。这里意义就非常深刻了。包干分的是什么?分的是一个省的利润,只有这个省赚了钱,我才有的分。而分税分的是什么?分的是你省份的营业额。我才不管你赚不赚钱,同时还解决了一个重大的问题,叫税痛,这是给老百姓解决的,它跟税负高低有时候关系真的不是很大,而是跟你怎么征收更有关系。比如增值税,全国最大的印象啊,就一句话,你会感悟深刻的,增值税你觉得是老百姓上的吧?如果你回答不是证明我们的税痛解决的很好,也证明这段视频你真的没有必要再看了,你可能根本看不懂,一瓶茅台、五粮液、卤老窖、汾酒、二锅头等等等等,市场上卖3000的,2000的,1000的,500的,成本都差不多,差不了十块八块,100的卖3000,其中13%是增值税,400多附近,这个税可是你上当,还没算消费税之类的啊。中华烟底三块左右的成本,40多的税,如果让你买烟之后登记,年底上这40块,这就叫税通。所以中国烟草的利润是两桶油加BAT加五大行,而且老百姓烟民们还不反对。同样到底,分税比分利润的痛感更低,而且曾经的包干各地模式不同,而分税制完全可以杜绝地方的不同和操作空间。分税制怎么分的呢?啊,中央税、地方税、共享税就分这三种,增值税,企业所得税、个人所得税,我们共享契税承认土地使用税,地方的2002年之前的国企的所得税、资源税、耕地税、土地增值税、房产税、车船使用税、印花税、农业税等等归平方,剩下的关税、燃油税、消费税、央企税、国企税、车辆购置税也归中央。在共享税里有一个大头就是增值税,它怎么分很关键,因为它的税收比重占比是低的,2021年全国税收总额。十七万亿,增值税就6万多亿,占比36.8%,这么大一块蛋糕到底怎么分?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各地各省的去谈。1993年秋天,分税制改革方案就出台了,中央带队到地方一个一个做思想工作去谈。其实这也是一种潜规则,很多的政策呀,你不可能直接落地的,都需要提前沟通,你以为你写一个红头文件,扣一个萝卜叉就能推动吗?比如当时有些穷的省份,他们怎么办?谈到增值税说分三期比例的时候,地方一听肯定不乐意了,你怎么才给我留七成啊?负责谈判的人都懵了,我给你留的是三成。当年啊,多亏有很多省份特别特别穷,他们每年都需要财政补贴,所以觉得反正我税交上去多少无所谓,早晚都得还给我,就同意的很痛快,可是有少部分富裕的省份,他们怎么办不好谈,因为改革就要触动利益蛋糕,更难的是富裕省份的地方的最高级别的。官员级别特别高,就比如当时广东省的书记一般都是兼任政治局委员的,比财政部的部长级别有时候还要高,所以去谈的是要更高层。当时广东啊,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,身上还背负一项重要的任务,就是赶超亚洲四小龙的重任,所以对于分税制改革,他们是颇有微词的,觉得你们拿走那么多钱,然后我们地方没有钱,怎么办这么大的事儿。不过最终啊,都以大局为重,支持了分税制改革。也正是因为这么多的困难,中央也做了很多妥协,其中最重要的两条给我们的历史留下了伏笔,一条就是房产税归地方,另一条是我们后面的核心内容。你看,说到现在,核心内容才刚刚呼之欲出,我们接着说分税制后的第二年1994年的二月份,我们的整个税制变化很大。到了。年底全年中央财政的收入高达三千亿,比上一年增长了两倍之多。财税改革已经成功了,中央财政占比从12%,后来猛增到百分之五十六十。所以国库有了钱,分税制让国家在宏观上也有了更强的调控力度,也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,比如修高铁、建国防、修特高压、抗震救灾等等,都是分税制造成的好处。然而,随着中央财政逐渐的宽裕起来,相对比的是地方财政开始出现捉襟见肘,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新问题,地方没有钱搞事情。就以2004年为例,地方财政收入占比约是45%,但支出却占全国的72%,这就是事儿干的多,拿的钱还少,换了你有什么感受呢?导致整个事情的原因就是分税制是中央和省分的,同时省和市和县还要分成。因为层级。的关系,基层分的钱只能越来越少,事儿却分的越来越多,然后就出了一个顺口溜,叫中央吃香喝辣,省级吃饱喝足,市级吃喝只能不愁,县级吃糠咽菜。那如何解决呢?我们前面说了,埋下了伏笔,分税制改革的时候,我们中央让了不就是同意将两样东西,一个叫土地出让金,一个叫房产税留给地方财政,于是城市化建设、城镇化从2008年开始了。所以中国的房地产其实是分税制,是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改革的必然产物,也恰恰是地方政府根据自己的财务支出和需求推动了地产的发展,地方财政一下富了起来,GDP居然也猛增,连续五年保持10%。吃到甜头的中央政府更是将房地产在2012年列为了支柱产业,于是就带来了今天的一些后果,房产未来还会走向哪里,哪些潜在的制度还可以?就是或者说你所在的城市房价会如何走?欢迎评论区留言来聊一聊。

吉林买房交流群-97群(470)